文 | 数字光年 石磊
编辑 | 邵阳
1991年,一支“会跳舞的火腿肠”的广告,在中央电视台播出了。
这支在当时就耗费50多万元广告费,隔天一次连播3个月的广告,其主角,是洛阳肉联厂出品的“春都火腿肠”。
1987年,借助于一套从国外引进的西式灌肠机器,中国第一根火腿肠在洛阳肉联厂诞生。
在中央电视台播出的这支广告,在全国范围内引起了轰动效应,春都火腿肠的名字就此响彻大江南北,来自全国的订单像雪片一样飞向洛阳。
在这支广告播出的第二年,距离洛阳200公里外的漯河,当时还是漯河肉联厂厂长的万隆,看到这样的盛景,内心躁动,决心同样进军火腿肠市场。
他们生产出的第一根火腿肠,被命名为“双汇”。这家肉联厂后来经过改制、并购等一系列动作,成长为了如今的双汇集团——世界最大的肉类加工企业。
可以说,双汇的崛起,正是从这根火腿肠开始。
用当下的眼光来看,在肉联厂还是主营畜禽屠宰和加工的年代,拆开即食的火腿肠,是实打实的“新消费”。
如今,不满足于“杀猪”的双汇,想要再度“掘金”新消费。
世界最大杀猪企业,重注新消费
近期,围绕新消费布局,双汇频频出手。
9月25日,总部位于河南漯河的中誉宠物食品(漯河)有限公司(以下简称“中誉宠食”)官宣完成亿元级B+轮融资。同处漯河的河南双汇投资发展股份有限公司(以下简称“双汇发展”),出现在投资方名单中。
图片来源:漯河发布客户端
双汇对此次战略投资相当看重。双汇发展董事长、万隆之子万宏伟携一众高管为签约仪式站台。
万宏伟在现场致辞中表示,“本次与中誉宠食的合作,不仅是一次同城携手的强强联合,更将充分发挥双方国内外产业的协同优势,通过共享研发资源与技术,打造出更符合本土需求、更具国际水准的宠物食品,实现从中国制造到全球共享的跨越。”
言外之意,此次股权投资,双汇更在意的是双方在业务上的协同效应。
据称,作为国内头部宠物食品生产企业,中誉宠食于2020年经重点引进落户漯河,现已发展成为国内宠物食品行业中以研发实力雄厚、营养科技领先的行业领军企业。
这已是中誉宠食在不到两年内完成的第三轮融资。此前,广发证券旗下基金、河南本地国资产业基金、国泰君安创新投资、杭州解百消费基金等先后真金白银入局,足见投资标的之火热。
作为世界上最大的肉类服务企业,双汇战略投资中誉宠食后,最直接的合作成果,或是将进一步稳固双汇作为中誉宠食的肉类原料供应方的地位。
“企业落户漯河之初就与双汇建立了紧密合作关系。”中誉宠食董事长安中平在致辞中佐证了这一点,他透露,双汇"48小时鲜肉锁鲜链"为企业提供了稳定优质的原料保障,助力企业打造出"全鲜肉、0肉粉"的差异化产品。
安中平介绍,未来将进一步深化双方在原料供应、技术研发、市场拓展等全方位的战略协同。“我们更看重的,是双汇40余年沉淀的全产业链能力。”安中平说。
就在此次战略投资发布的第二天,双汇在河南许昌举办了旗下高端轻食品牌“简颂”的新品发布会,简颂沙拉鸡胸肉、鸡小胸及午餐肉系列新品同步亮相。
简颂系列是双汇对“健康轻食”赛道的全新布局。“双汇在健康轻食领域的布局并不是一次尝试,而是一次战略深化。”双汇方面表示,双汇将持续聚焦肉食产业,推出更多健康、安全、营养、美味的产品,不断满足消费者日益多样化的需求。
此外,基于自身在肉类生产上的优势,卤味熟食也是双汇想要重点开拓的产业赛道。
日前有报道称,双汇已于今年启动新型餐饮门店项目,计划在未来一年时间新增100家社区熟食门店。
双汇进入熟食赛道,已有不短时间,现有的200余家熟食门店,已布局了国内20多个城市。此次官宣新店型和开店计划,意在强化其餐饮供应链能力,从B端延伸到C端,试图进一步做深做透肉食产业。
在热钱滚烫的日子里,头部玩家们通过把传统的卤味熟食做成休闲餐饮和休闲零食,硬生生地挤上了这一波新消费投资快车,但终归是好景不长。
从目前的行业整体情况来看,卤味熟食赛道的玩家们,日子并不好过。以“卤味三巨头”绝味食品、煌上煌、周黑鸭为例,三者均面临着销量下滑、闭店增多的苦恼。
双汇此时宣布加码,意欲何为?
“猪”生意不再性感,谁能担纲第二曲线
若从第一根双汇火腿肠的下线开始算起,双汇发展至今已历经30余年。在“猪周期”中屡屡渡劫的双汇,如今需要一个更容易讲出新故事的“剧本”。
相较于重资产、低毛利、强周期的“猪”生意,新消费行业的商业模式,普遍更强调品牌化、突出技术性、依赖场景化和运营标准化,这对双汇来说,是一门更“性感”的生意。
急于求变的背后,是在周期波动中,双汇主营业务发展面临着极大的不稳定性。
从近几年的业绩表现来看,2020年是双汇业绩的一个巅峰。这一年,双汇的营收和净利实现了两位数的增长,创下历史新高。凭借着亮眼的营收表现,双汇的市值也一度突破2100亿元,站上历史高位。
但在此后,便是无休无止的下滑行情。2021—2024年这四个年度,双汇的营收迎来四连降。
今年一季度,双汇营收的下滑幅度为0.09%,下滑趋势有所抑制,但归母净利润的下降幅度则达到了10.58%。这已是双汇发展连续六个报告期营收、净利润双双下滑了。
直到今年二季度,双汇才终于遏制住了长达几年的业绩下滑趋势。
财报数据显示,今年二季度,公司营业收入达141.4亿元,同比增幅为6.2%;归母净利润11.9亿元,同比增长15.7%;扣非归母净利润11.5亿元,同比增速达17.1%。
受益于二季度营收净利双增的业绩表现,今年上半年,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84.1亿元,同比增长3.0%;归母净利润23.2亿元,同比增长1.2%。
从财报来看,双汇止住下滑趋势的主要原因在于,生鲜猪产品和生鲜禽产品的销售均有两位数的增长。此外,双汇通过发力新渠道,使得线上业务规模也有所增长。
但数字背后的现实很骨感。
首先,虽然都有微增,但上半年的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幅度,不及营收增幅的一半,说明存在增收不增利的情况。
其次,生鲜猪产品和生鲜禽产品的销售增长虽然拉动了营收的增长,但这是在去年同期肉类产品总外销量同比下滑的基础上取得的。
更为严峻的问题在于,今年上半年双汇肉类产品的销量和营收虽实现了增长,但公司利润总额同比下降了2.36%,这主要是受到肉制品业9.42%的收入降幅所拖累。
双汇的肉制品业务,以包装肉制品为主,大家所熟知的双汇火腿肠,便是其中的核心品类。
双汇的火腿肠业务,近几年一直处于波动下行的态势中。财报数据显示,从2020年开始,双汇的肉制品核心业务营收开始逐年下跌。
具体来看,2021年全年,包装肉制品营业收入273.51亿元,同比下降2.66%;2022年,营收271.89亿元,同比下降0.59%;2023年,营收为264.14亿元,同比下降2.85%;2024年,营收为247.9亿元,同比减少6.16%。
简言之,双汇的火腿肠越来越“卖不动”了。
抛开企业经营方面的因素,核心原因还是在于火腿肠这类传统的即食肉制品,在饮食结构变化和餐饮多样化的冲击之下,其消费和市场认可度正在快速减弱。
将传统的火腿肠做出“新花样”,双汇做过不少尝试。在过去的几年,双汇先后推出了名目繁多的肉肠产品。例如,巴黎火腿、伊比利亚发酵火腿、史蜜斯鸡胸肉肠等。
但,无一成功复制“双汇王中王”当年的传奇。
新消费,能否再造“新双汇”?
当下的双汇,已经是一家老牌企业了。
但伴随其中的,是渠道固化、产品陈旧和品牌老化等一系列老企业所难以摆脱的顽疾。这背后,是心态和思维的落后,是战略和动作的迟滞。
通过内部孵化+外部投资多条腿走路的方式,双汇已经着手在新渠道、新产品和新场景上下功夫,但目前来看,收效并不明显,有的远未到收获期。
归根结底,是双汇这家企业,与当下的年轻人愈行愈远。当年轻人的味蕾选择,逐渐走向个性化和多样化,当年轻人的消费开始倾向于高参与感和强场景化,双汇还躺在自己的“舒适区”里。
双汇诞生在河南,这里是人口大省,更是食品工业大省。凭借着极其优异的资源禀赋,乘着消费分级的东风,这里诞生了一大批行业头部的食品和餐饮新消费品牌。
它们立足于土地,立足于食品,将这里的食品产业链“吃透嚼碎”,在一个个细分领域里持续深耕,创造出了无数的新可能。
未来,在这条食品工业的深加工产业链里,或还将跑出更多的新的新消费巨头。这也是双汇的新机会。
评论